首页> 头条新闻

2019-07-29点击:

人民网上海7月26日电 以“数字助业—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2019年第六届中国助业研讨会今天在上海静安召开。来自政府、学术界、社会组织、企业等200余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在数字时代新形势下就业与助业创新工作,以期摸索和实践出符合区情的“静安模式”助业之路。

数据大爆炸的时代,“数字助业”被不少政府机构列入工作重点。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业这一民生工程,积极推动“互联网+人社”建设,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上海全市率先建设就业服务信息化,以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试点打造的“e往情深”特色服务品牌和人社数据应用大赛为例,就是该区人社局不断探索数字就业的一个缩影。

32岁的王先生是名刑释解教人员,面对抚养女儿的重任和生活的压力,他急切希望能找份工作。临汾街道就业援助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带着e本通(e往情深项目之一)来到他的家中。通过交流,援助员了解到王先生具有厨师证,希望能从事厨师方面的工作。援助员将这些信息输入e本通,通过人职匹配查询,当场就选出了符合王先生要求的岗位。

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工作。这是静安区人社部门探索“数字助业”取得实效的真实案例,也是多年来工作积累带来的必然成果。起步当年,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光荣带队赴无锡、扬州、南通等地取经,又跨界学习卫生系统的电子医务平台建设,结合人社工作的本身特点,在排摸本区就业信息化现状后,有条件的开放数据接口,反复改进、细化、运行,终于使得就业信息化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

数据统计显示:自2013年“e本通”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向居民推送了2万多条招聘信息,发布了6万多个岗位信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了大量的创业者,对于他们来说,最想知道的是“我能享受什么政策?”“我该选择哪个园区?”“我到哪里寻求帮助?”由此,静安区的“创客地图”应运而生,利用数据来说话,帮助求职者挑选出最适合他们的创业场地。

早在2017年,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与复旦大学DMG实验室合作,连续多年举办数据应用大赛,其中不乏优秀项目如“创客地图”。该项目组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罗列和梳理,为创业者度身定做选址工具《创客地图小助手》。最终,通过对与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的创业园区,如苏河湾、维客空间、新慧谷等园区的各项数据、本区三年初创企业的数据及交通情况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出了创客地图应用程序,目前已进入开发阶段。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做好就业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力。在上海,在静安,“安吉乐助业服务所”的助业实践,引起了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令人振奋。资料显示:从2010年该所成立到今年6月为止,安吉乐共提供助业服务25290人,岗位累计推荐29100人次,成功就业上岗5340人次。

上海静安区安吉乐助业服务所理事长邵勇介绍:近十年来,在精准助业的实践中,安吉乐初步形成了一套助业标准,并以此为模板,利用数字化现代工具,已部分利用AI人工智能系统,线上线下开启覆盖全国的服务功能。

据悉,自2014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上海市原闸北区、现静安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及上海静安区安吉乐助业服务所连续举办了“中国助业研讨会”,今年已是第六届。每次研讨会紧扣扶持创业就业这个大主题,深度剖析“安吉乐现象”,并扩展至全国各地,已逐步形成品牌。

会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市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编著的第一辑《中国助业报告》同时出版发行。(曹玲娟 李艳华)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