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8-04-23点击:

“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县域也不能“独善其身”,同样面临着经济增长降速、需求结构转型、体制机制制约、资源环境压力等多重挑战,依赖资源、投资、出口拉动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新常态需要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培育新动力。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开展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加强全国县市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创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

2017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向纵深推进,这为县域经济补齐创新短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县域创新能力建设是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表现在“缺”(缺乏海归、高学历人才等科技工作者,缺少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低”(科技投入水平低,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实”(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注重实际发展需求,技术推广、成果转化讲求实用性)。为此,推动县域创新发展,就要把招引各类创新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同时,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县域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但农业在连年增产增收的同时,也遇到了农产品供求结构错位、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透支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也是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的全新切入点。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围绕“去库存”(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降成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补短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