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25-10-22点击:

行走在第138届广交会的展馆里,不少展位首次挂上“可内销”标识,吸引往来客商目光。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标注“可内销”的参展企业超过2.4万家,约占参展企业总数的77%。

“挂上这个标识,就是向所有路过的采购商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愿意,并且准备好了做国内生意。”一位家电区域的参展商告诉记者。

image.png

10月15日,广交会现场,机器人产品张贴“可内销”标识。人民网 王雅蝶摄

10月16日,广交会创办以来的首场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火热进行。在这里,企业上演着各自精彩的“闯关”故事:既有“外贸新手”的谨慎试探,也有“内贸老手”的主动出海。

来自湖北的参展商唐圣武,拿着公司生产的音视频连接线,在会场内来回穿梭。他的公司主要做生产,外贸通过自有公司实现B to B,但在内销上却是“小白”。唐圣武坦言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合适的平台推介产品,并在现场展位进行报价交流。

汕头市澄海区乐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有楷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他的公司专注内贸二十多年,近两年才开始拓展外贸。作为采购商参加此次活动的蔡有楷,为想转内销的外贸同行提出了建议:“如果怕产品被仿造,就要申请专利;内销售后服务时间更长、要求更高;不能因为产品新颖就‘漫天要价’,必须有独家的技术含量——无论内外贸,最终都要回归产品本身的价值。”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一些外贸企业感受到了“单腿走路”的风险。这些企业的探索、转型,标志着外贸优品正凭借其扎实的工艺与快速的反应能力,在国内市场找到新的生长土壤。

宁波慈溪进出口控股有限公司代表透露,他们早在六七年前就有布局国内的想法,三年前正式推出自有品牌入驻国内电商平台。“国内外标准不同,我们从产品设计之初就会进行差异化处理。”尽管刚起步,但步伐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