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8-12-07点击: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4日讯(记者 胡旭阳)12月4日,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在成都正式挂牌运行,标志着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计本月下旬实现新机制下的安全首飞。

  在揭牌后,召开了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了前期试点推进情况,如何实现“年底新机制下安全首飞”的目标,是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会议上,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雷开平就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有关情况作了汇报。他提到,我省积极探索低空飞行运行新模式。遵循通航产业发展规律,大胆探索创新,明确了“目视自主飞行”的飞行新模式。航空器驾驶员根据协同运行中心的气象、飞行服务,自主判断飞行条件,执行飞行任务;在协同管理空域内的飞行活动仅需通报协同运行中心备案,无需审批。该模式扩大了通航企业与航空器驾驶员的自主性,简化了飞行流程,提高了低空空域利用率,是四川试点的重大突破,也是全国低空空域管理和通航运行模式的重大突破。

  同时,四川省确定了“四点三片一通道”的首批试点空域,这也是四川试点的第一片低空空域“试验田”。四点即驼峰通航洛带起降点、驼峰通航都江堰安龙起降点、豪芸通航崇州起降点和路正通航彭山起降点四个试验点。三片即都江堰-崇州、洛带、彭山三个试验片。一通道即洛带-彭山一条目视通道。在这个“试验田”里,不仅要试点有管理的低空目视自主飞行,还要试点空域运行与管理新规则。目前低空协同管理空域运行规则、飞行计划报备流程、协同运行中心运行手册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雷开平介绍,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围绕着实现年底新规下首飞抓紧查漏补缺,试点工作推进呈现出了新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安全监管责任更加明确,按照“地面管控为主、空中处置为辅”的原则,分类分级、各司其责,对通航运行实施全域全程管控;首批空域划设更加科学,坚决把“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到首批空域划设的具体工作之中,不搞贪大求全,确保稳妥起步;应急处置预案更加完善,强化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充分预想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确保预有准备;监管手段建设更加多样,低空协同运行中心已完成软硬件建设,正在组织运行调试,待引入相关信息就可达到设计功能。

  据悉,根据当前试点进展情况,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预计在本月下旬择日按新规首飞。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围绕首飞,抓好目视航图制作、试点空域和运行规则发布与宣贯、通信基站建设与调试、相关信号引接等工作。同时,低空办将合理分配资源,对明年试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按期完成试点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实践经验。

  (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