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6-11-05点击:

当前,甘肃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基层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把贫困山头“攻”下来。深秋时节,记者深入到兰州皋兰县李家沟村、平岘村、丰登村、豆家庄村看到,村级基础设施、大型工程已基本完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围绕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加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创业式”扶贫新路子,帮助老百姓彻底脱贫。

李家沟村虽然在兰州近郊,但属于典型的山大沟深,一条黄土路,只要天下雨就没有办法出门。开展帮扶以来,村民感受最大就是交通状况的改变,红砖铺的路已通到村民门口。在村书记杨国源眼里,祖祖辈辈都没有想过这条土路能通。他说的路就是李九公路,这条路虽然只有9.8公里,但是开通后,从李家沟村到西固城只需要25分钟,到安宁也就20分钟。路通了,方便了村民出行,也让村民自产的蔬菜、桃子等运出去,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钞票,致富也有了动力和抓手。

有了路,村里也有了自己的产业规划,在帮扶单位支持下,李家沟村正逐步形成以红砂洋芋、旱砂西瓜、花生为主的三大产业。

而在皋兰县忠和镇的另外一个村-平岘村,通过土地流转,村民彭吉嘉进行养鸡尝试。第一年没有盈利,他今年改变了策略,主要是养蛋鸡,最近预定的蛋给客户凑不够,暂时供不应求。他说, “明年想建个农家乐,主要特色就是原生态土鸡为主,不用外面的食物,要不然就没意义。”

平岘村第一书记于成说,当地农民认为,种庄稼不如外出打工,虽然村子在高速路边,原先村民都在种植蔬菜,因为市场等不可控因素,还有兰州市区内禁止三马子进城,种菜老百姓越来越少,多数选择外出打工,而部分不能外出打工的,安排从事护林员工作,每人每月500元,再有低保作为托底,村民生活不成问题。

“我们村土地撂荒严重,投资45万元,建成省级林下经济发展示范点,正探索生态养殖模式,形成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木的良好生态循环。村委会牵头,以贫困户为主成立了合作社,将鸡舍承包给合作社委托管理养殖,通过扶持带动村上产业发展,合作社年终盈余用于下一步鸡舍的扩建和补贴亏损。”于成告诉记者,村上想通过探索这种模式,把我们集体的这部分资产,承包给林业养殖合作社,由林业养殖合作社负责饲养,然后每年把我们养殖的收益的20%来返还到村上,形成集体经济,来做一些公益性的事业。

豆家庄村,离皋兰县城只有五公里,全村有748户,2213人,劳动力只有1295人,但是680人外出务工。通过精准扶贫,村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杨彩花属于这里的能人,从2005年就开始养殖,现在的养殖规模达到30头母猪,年生猪出栏600头,出售仔猪100头,年收入有30万。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正在建万头养猪场,明年五月就可以投入使用,她说,正是有了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她这个小养殖户才能扩大规模,所以,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等养殖场走上正轨,要解决更多村里贫困户就业,并且拿出一部分资金,修建小学。

第一书记马维东说,现在村上的基础设施等已完成,现在着力要解决怎么发展的问题,就是要有主导产业,计划用2-3年时间,充分依靠政府、银行和企业,建成1000亩蔬菜基地,要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这样合作社和农户都有收入,然后,集体收入再投入到农村基础工程,实现农村经济的循环,让贫困家庭有自我造血能力,要不然造成扶贫脱不了贫,吸引外出打工的人返回村里,农村就有生机,农村就有了活力,农村就有了希望。在记者临走时,他告诉记者,我们正有一个大胆想法,建设村里的小“一带一路”,探索城郊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以设施观光农业为龙头,打造豆家庄村到县城一路经济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皋兰县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脱贫攻坚已呈现出“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帮扶,创业式探索”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县11.6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稳定脱贫9.3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