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6-10-16点击:

作者: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两年来,中国评剧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评剧特色和以演现代戏为主的建院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排优秀作品。评剧《母亲》剧照为此,中国评剧院充分发挥剧种和剧院优势,紧跟时代脉搏。表现当代人民的生活是评剧传统。在评剧发展的各个时期,评剧创作与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话题都息息相关。

  作者:中国评剧院院长 王亚勋

   两年来,中国评剧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评剧特色和以演现代戏为主的建院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排优秀作品。

评剧《母亲》剧照

   为此,中国评剧院充分发挥剧种和剧院优势,紧跟时代脉搏。表现当代人民的生活是评剧传统。在评剧发展的各个时期,评剧创作与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话题都息息相关。在评剧发展的早期,评剧的奠基人成兆才先生创作了一批时代感强、生活气息十足的现代戏佳作,其中以《杨三姐告状》为代表,迅速打开了评剧市场,扩大了评剧影响,基本上奠定了评剧以现代戏为主的特长。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刘巧儿》《向阳商店》《高山下的花环》等优秀的评剧现代戏佳作,为广大观众津津乐道。今天我们要利用好、发挥好剧种和剧院优势,始终坚持“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的发展理念,推出更多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力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在新时代评剧创作中,继承是根本,创新是生命。我们要在尊重传统、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戏曲艺术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戏曲艺术创作要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要服从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要有时代的内容,也要有时代的形式。在对戏曲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时,首先要立足于戏曲艺术的根,戏曲艺术的本,把握好戏曲艺术的规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赋予人物时代的思想、精神;不断创新舞台表现形式,使之更鲜活、更吸引人,让评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在具体的实践中,中国评剧院积极行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领导下,中国评剧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北京密云英雄母亲邓玉芬为蓝本,创作了评剧《母亲》。截至目前,该剧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江苏、湖南、江西等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演出150场,观众达8万余人次,赢得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并荣获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创作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16年9月2日,在由中宣部举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上,评剧《母亲》作为舞台艺术创作“深扎”典范,介绍创作经验。

   评剧《母亲》正是用评剧艺术在新时代下进行创新,并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体现,是学习响应习总书记号召,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评剧工作者们要牢固树立使命担当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从人民中汲取营养,反映人民心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王亚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