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6-07-16点击:

看他的影集,就像看了一部抚顺发展变化史

定格历史的摄影人金文斗

“这张图片是我1958年拍的望花区和平桥、这张图片是1988年的高湾高阳路,这张是1980年的雷锋纪念馆,这是90年代抚顺南站中央大街……”日前,记者来到自由摄影人金文斗家中,采访这位40年如一日坚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城市变化的摄影人,感受他和他的图片背后的故事。

与摄影结缘

金文斗拍摄家乡40年 1958年的和平桥1980年的雷锋纪念馆 他的照片里都有

金文斗在整理多年使用下来的宝贝相机。记者 张勇 摄

金文斗拍摄家乡40年 1958年的和平桥1980年的雷锋纪念馆 他的照片里都有

活到老学到老,金文斗每天都坚持学习图片后期制作。记者 张勇 摄

金文斗,今年67岁,为人和善,是个地地道道的实在人,也正因为这股子实在劲,40余年来一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走进金文斗的家仿佛走进了一座城市近代史展览馆,翻开金文斗的影集,仿佛让人一下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抚顺。说起自己与摄影的结缘,金文斗从书柜中翻出了一本破旧的奖状,《1984年抚顺市首届艺术节摄影比赛一等奖》,金文斗笑着说,“就是因为这个奖状我与摄影结下了大半辈子的情缘,而运用对比拍摄手法搞创作,是源于自己为单位拍厂志受启发。”上世纪60年代,金文斗在抚顺市钢铁公司工作,由于爱照相,懂摄影,当时在单位也算是小有名气。1986年公司拍厂志,金文斗当仁不让地挑起了这份重任,每天挎着相机穿梭在炼钢炉前。1993年,炼钢车间改扩建,金文斗用相机把整个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下来,厂志推出后,金文斗把炼钢车间的改造前后的图片分别刊发在厂志上,没想到受到了厂领导的一致好评。从此,金文斗便喜欢上了对比拍摄手法,在拍摄题材上也从工作层面扩展至生活层面,没事就挎着相机走街串巷,记录生活,记录城市万象。

40年20台相机

金文斗拍摄家乡40年 1958年的和平桥1980年的雷锋纪念馆 他的照片里都有

金文斗拍摄的望花和平桥。

金文斗拍摄家乡40年 1958年的和平桥1980年的雷锋纪念馆 他的照片里都有

上世纪拍摄的望花和平桥。

金文斗拍摄家乡40年 1958年的和平桥1980年的雷锋纪念馆 他的照片里都有

金文斗拍摄的望花商业中心区。

金文斗拍摄家乡40年 1958年的和平桥1980年的雷锋纪念馆 他的照片里都有

他拍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望花七百百货。

从事摄影创作至今40多年,金文斗自己也说不清购买了多少台相机,能叫出名字的就有20多台,至于花销,金文斗拍着老伴儿的肩膀欣慰地说:“全是老伴儿的通情达理和默默支持。”“这是70年我花了30多块买的一台二手120老上海201,当时的工资是49块7毛4分,80年代的雷锋纪念馆就是用它拍的。这是86年的理光XR7,那张80年代的高湾高阳路就是用它拍的。这是98年的玛米亚单反相机,棚户区的大部分图片都是用它拍的。这是07年的宾得K10D,也是我的第一台万元机。”从国产到进口、从机械到数码、从双反到单反,20多台大大小小的相机摆满了整整一桌子。40年间、20多台新老相机、数以万计张图片,金文斗一位实实在在的摄影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对这座城市特殊的情怀去定格历史见证未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