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6-12-30点击:

华西都市报讯(客户端记者 张峥 李寰 实习生 朝力格)2018年,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程改革即将启幕,新高考怎么改,课程改革怎么推进,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岁末,成都各个名校都举行了教改研讨会,期间,如何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名校长热议的焦点。

原标题:名校教改研讨会 核心素养成关注焦点

成外学生参加十项全能大赛。

成外学生参加十项全能大赛。

华西都市报讯(客户端记者 张峥 李寰 实习生 朝力格)2018年,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程改革即将启幕,新高考怎么改,课程改革怎么推进,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岁末,成都各个名校都举行了教改研讨会,期间,如何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名校长热议的焦点。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被置于基础地位。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改革走向何方?“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学习成果不再是一张作业纸

“教育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在12月16日举行的成外第27届教育研讨会上,校长龚智发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以数学为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教学学生除了理解数学原理、能够解题做题,还要了解数学史、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共同素养。

“我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地,依赖于四个条件:课程设置、课堂改革、评价变革、教师培训。”龚智发说,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灵魂。在学科内和学科间课程整合成为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背景下,基于项目的学习将成学科间整合教学方式之一。学习成果不再是那一张张的作业纸,考试卷,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份有趣的实验(调查、测量)报告,设计图纸,操作方案,采访手记等。相关学科的老师参与其中,担任主推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提供给孩子多样化的选择。

核心素养 强调获取知识的能力

“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肖明华说。“教育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教育,素质教育更是围绕教育的价值即使人成人来展开;教育不能完全迎合当下的生活,应该开启和引领未来的生活,其指向是学生的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层面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体系,应该加大力度并较为系统性地培育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小学建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课程,开展以生活常识为主的实验教学,推行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初中建设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加强阅读、科技、审美、体育、生命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丰富和扩大社团活动,广泛开展各种科技探究、创意活动、手工制作及艺术活动。高中重点加强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深入推进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教育;开展“走班制”试验,扩大选修课比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鼓励学生走出书斋 关注社会现实

树德中学第16届德育研讨会从德育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学生理性技能与情感品质的综合体, 其终极目标是指向学生的未来 。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更要关注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学校德育工作应积极开放学生的交往世界, 让学生走出书斋, 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让学生投身在社会现实中, 觉察出复杂的社会现实性因素, 主动发现社会问题, 并探究问题解决的办法与出路, 进而形成批判性的社会认识力。应积极实施活动性课程。一是实施品格课程, 包括陶冶性情的文化阅读;二是参与舒展心灵的心理健康体验活动;三是参与领悟民族传统文化与国际理解的传统文化活动与国际交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