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20-07-26点击:


进入11月,老人和年轻人各有一件大事儿要惦记:老人撕下一篇月份牌儿,心里盘算着冬储大白菜的日子;年轻人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收金币”“盖楼”,“双十一”快到了,不“剁手”就是“错过一个亿”。


两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反映的正是生活品质、消费需求、消费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说起生活,“生”与“活”拆开来看,也许是随着时代进步,对于“过日子”两种不同程度的追求。


过去的一切衣食住行,都是为了“生”:购粮凭证、购物凭票,温饱不愁、有地方住,满足的都是基本的“生”的条件。现在再来看衣食住行:吃喝讲求餐厅的品位与环境,食材新鲜还要“产地溯源”;购物不再是狭义的“买东西”,影院、书店、亲子乐园都是“标配”,还必须满足“夜生活”,国内买不到,上网就能“全球购”;家门口的便利店遍地开花,品类齐全不说,盒饭、甜品、咖啡更是可以“叫板”专门店的口味;装修房子再也不是两口子吵架的“导火索”,家居卖场一站式购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种种便利,让每个人都过一把“设计师”的瘾……生活的“活”,正是“快活”与“乐活”的味道。


今年上半年,北京的服务消费成为总消费增长的“主引擎”,拉动市场总消费5.7个百分点,老商场的转型升级、新型shopping mall的业态创新,引领的是从购买生活必需品到寻找潮流新品、工作之余消遣放松的全新的生活方式转变;还有统计显示,生鲜电商一年的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便利店门店新增超过万个,全渠道、多选择的新零售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新鲜和便利;而在居住消费中,“居者有其屋”远远不够,“居者优其屋”让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需求……衣食住行,说起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但也正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美好生活风向标。


早在23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城市服务为人们提供了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丰富的物资种类、更便利的购物场所、更美味的菜品,生活的质感升级不再高不可攀,它早已成为人人触手可及的美好,这样的生活感受正是每个人心中有温度、有态度的幸福感。


今天的新潮也许明天就会落伍,未来的设想不知不觉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实,车轮向前,美好的生活也必将向着未来不断飞速延伸。


新京报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