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20-03-12点击:

  方舱医院“读书哥”在病床上专心看书的照片走红网络,“每天读首诗”等阅读打卡群遍地开花打造“诗意栖居地”……疫情之下,阅读,如同一股清流,慰藉了无数恐惧紧张疲惫的心灵,带来温暖、振奋和感动。

  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在这段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选择“云生活”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重拾书本,汲取知识的力量,点亮“精神灯塔”。

  阅读相伴 足不出户好读书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应对外在冲击的精神力量。

  近日发布的《微信战“疫”数据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微信读书用户每百人比上月平均多读110本书,其中医疗、疫情相关作品备受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成为搜索次数最多的书,《鼠疫》《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也名列前茅。

  快节奏的生活突然按下“暂停键”,很多人抓住这难得的时光,翻开久违的书本。在知乎热门话题“因为疫情待在家中的你们每天都在干什么?”有超六成回答称“看书”。网友“月亮之子”晒出自己的书单和阅读笔记,建议大家不要恐慌,通过读书静心平复情绪,得到近3000网友点赞。

  因疫情在家办公的北京市民郭女士,每天陪孩子读绘本、背古诗。“难得有了亲子阅读时间,希望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涵养精神,不惧未来。”

  在数字化阅读已成主流的今天,“一屏万卷”让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在书海中尽情畅游。疫情期间,不少出版机构推出各类有声书、网络直播课等,丰富精神食粮。

  人民文学出版社打造专题栏目“文学课”,解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并录制成音频。“我们积极尝试视频直播方式,开设‘如何读诗经’等直播课,一些著名作家也通过视频与读者交流,平均每场观看人数6000人,留言互动非常踊跃。”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宋强说。

  “从自我学习中收获新知,汲取更多向上的力量”,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苏雨恒表示,希望人们通过阅读,在“暂停键”的“无奈”中日渐从容,在不出门的“拘束”中得享自在。

阅读全文

大众阅读如何点亮“精神灯塔”?

标签: 阅读 全民阅读

责任编辑:王贵溪

相关新闻

喜欢读书的年轻人不到一成,台湾未来令人担心

台湾《工商时报》1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选举落幕,大家都在谈论这次民进党胜选靠的就是年轻人的支持,只是,为选举而吸引年轻人是势利、肤浅且危险的,台湾的政治人物这些年常担心“少子化”问题,但对年轻人的心灵却少有真心的关注,“少子化”是量的问题,心灵是质的问题,若说“少子化”是危机,虚空的心灵则是更大的危机。   文章指出,依据台湾“主计总处”20...

厦大“书神”一年借阅1012册图书

台海网1月1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一年借阅图书1012册;图书馆一年开放338天,有学生335天泡在图书馆……昨天,厦大图书馆发布2019年度数据报告,入馆总人次、馆藏资源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最吸睛的“馆主”“学霸”“书神”也相应出炉。   本科生去得最勤 博士生平均借书最多 ...

一博士生平均每天“泡馆”十小时!厦大公布2019年图书馆报告

制图/张平原   台海网1月1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过去一年,厦大学生更爱读书了?至少从厦大图书馆昨天公布的数据看,是这样的!学霸一年只有三天没去图书馆打卡。   昨天,厦大图书馆公布淘宝体的2019年图书馆报告,它其实是图书馆的一份大数据分析,过去一年,谁最爱泡馆?...

“馆店结合”构建新型城市阅读共同体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1日,福建教育出版社与福州市图书馆红色书屋共建暨榕图·大梦书屋启幕仪式在福州举行。这种“馆店结合”的模式,是构建新型城市阅读共同体的一次尝试。   福建教育出版社旗下文化品牌大梦书屋是福州城市精神标识与文化符号,福州市图书馆是城市阅读地标,二者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良性互动,既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也为...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裹足不前 在网红书店人们看了啥?

书店红了,但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却裹足不前——   在“网红书店”,人们都看了什么?   近年来,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书店迅速兴起,成为“文化地标”,也成为“网红”,吸引着人们前去打卡。与此同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变化不大。   杭州姑娘萧迎近日到北京旅游,除了故宫、胡同等特色景点外,她还打卡了一家书店——位于北京前门步行街附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