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2016-07-08点击:

当文化创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无图说

“文创”指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它和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密切相关。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李永萍的发言,让人颇有启发。

  “老字号”的新创意

  单霁翔

  文创产品一年卖出10亿多

  故宫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应该说是一个“老字号”,拥有60多年的历史。

  但是过去,在文化产品前加上“创意”两个字还是有点牵强的。那个时候我们一直制作复制品,比如书画系列、瓷器系列、铜器系列、木器系列、钟表系列等十几个系列。

  后来我们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学习,看见它们的文化创意产品商店里,有很多实用性、趣味性很强的创意产品。学习以后,我们一方面坚持历史性、知识性路线,另一方面也对文创产品进行了一番探索。

  故宫有18余万件藏品,分231个类别,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比如金色的龙袍,可以提取一些元素添加到文创产品中,使产品具有故宫风格。我们开发了“海水江崖”系列产品,包括名片夹。还比如,故宫的门颜色非常鲜艳,我们为此设计了系列产品,包括包、手机壳、开瓶器等。根据太和殿屋脊上脊兽的样子,我们设计了便笺纸、夹子,还可以做成跳棋。

  故宫里有很多野猫,我们经常喂它们食物,每只猫都有名字。这些猫每天懒洋洋的,可到下午五点半故宫关门以后,它们就精神了,开始“巡逻”、“放哨”。紫禁城70多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没有一只老鼠。去年,我们就此开发了“故宫猫”系列产品,一天甚至能卖15000单,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来买“故宫猫”。

  总之,我们不断挖掘产品中故宫特有的文化气息,开发的文创产品达8700多种,去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

  修复文物不再关起门来

  我们还利用举办展览的契机来开发产品。清代万寿盛典展开幕时,我们推出了万寿无疆系列,比如厨房围裙、隔热手套、隔热垫、筷子、冰格、挂绳、铅笔、腰带等。古建筑展开幕的时候,我们设计了腰带、工具套装、钥匙链、竹扇子等产品。

  今年9月即将开幕的中印雕塑展,将展出的是公元4世纪到7世纪中印文化的交流盛况,中国的玄奘就是在这个时期到印度取经的。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研发文创产品,现在已经推出了60多个产品,如方巾、妈咪包、健身包、手串、U盘、金属书签、印花伞、肥皂盒、笔记本、便笺纸、挂件等等。

  我们正在建一个新的博物馆,叫故宫博物馆北苑区。因为故宫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展出的藏品太少。光故宫的绘画藏品就有53000幅、28000件,而故宫里只有一个书画馆,按现在的展品更换速度,需要913年才能全部展完。所以,我们建了新的博物馆,有6万平方米的展厅,还有3万多平方米的修缮场所。我们再办展,一定不是精品陈列,而是充满故事情节的、主题鲜明的、具有震撼力的展览。今后我们的文物修复也不再是关起门来修复文物,而是把修复文物的过程展示给观众,观众可以看见每件文物今年修到这儿、明年修到那儿,这是一个全新的博物馆运营理念。

  我们的文创产品,应该为人们过上更好的、更有品质的生活服务,同时,也使人们更喜爱故宫文化,参与到故宫文化中来。

  用新的形式呈现传统文化

  李永萍

  “文创”不只是一个产业概念

  2006年12月25日,当时的台北市长郝龙斌发表就职演说时提到,要把台北打造成华人世界排名第一的文创城市品牌。我听了心里没底。

  但是今天,我感到非常自豪:10年来,我们让文创成了台北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路走来,我们感到,首先文创不只是一个产业概念。狭隘地说,它是一个品牌,能够增加文化附加值。再高一层来说,它是一种产业升级,达到城市创意、城市文明、市民文明的提升。因此,文创的价值不只是一个产业,而是一种发展策略。

  文创产业发展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实现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一个城市,盖几座高大上的标志性建筑,那只是少数人享受,城市的文创氛围是出不来的。千千万万的市民如何参与?如何让文创的理念落实在普通消费者身上?如何提升市民的审美水平?如何让城市的消费者接受本土民族品牌?这其实是最难的。

  “救命纸”里的创意

  我们的第一个策略是先“软”后“硬”。先去了解城市里的人接受什么、感动于什么、体验什么、呼应什么,再去决定硬件如何处理。我们从办节开始,以年轻人为目标。

  文创在大城市、小城市、农村各地都一样,一定要有一个起点,而这个起点绝对是从年轻人开始的,必须要搭建低门槛、高效益的文创平台。今天,文创已经无所不在,因为我们的起点非常低,就是创意市集和街头艺人。

  台北第一个文创市集是在一个百年古迹建筑的广场户外,搭上帐篷,每周都做,人山人海。参加这个市集的年轻人没有负担,只要付很少的垃圾清洁费就可以摆摊。也不用交税,唯一的要求是原创,不可以是批发货品,也不可以搞旧货。创意市集吸引了各式各样的人,可爱的帅哥美女都是原创作者,他们一面坐在那里认真工作,一面跟消费者交流。市集最大的好处是让年轻人交流,而且教他们怎么做品牌、怎么做营销。

  曾经有两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得到了德国设计大奖。为了在世界上推广中医,这两个年轻人想了一个点子,把中医药梳理了一下,做成春夏秋冬四种茶,他们又把茶做成可以吃的纸,叫做“救命纸”。他们和台湾非常有名的广鑫造纸厂合作,做出的纸其实是保健茶饮,包装成一本书的样子。这样一个概念,成了获国际大奖的创意产品。

  把非遗“推”到街上

  第二个策略,是打造多元跨界、复合型的文创园区与街区。

  台湾很多设计理念是把新的内容注入,实现新旧混搭。我们很强调复合型空间,像老街区里一栋三四层楼的房子,里面就有小书店、小剧场、小咖啡厅、小设计室等等。我们的文创园区、历史街区主要的形态是混搭,是复合型、全方位的,尖端艺术和商业活力都在其中,原创精神和大众消费是毗邻的。我们不会为了要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去专门盖一个馆,把非遗和街区生活隔开;我们把非遗“推”到街上,跟商店混在一起,它自然就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个策略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提升市民文明程度的关键所在。民众也许不会自己跑去美术馆,那么就让他们在没有心理防备、不经意的地方接触到艺术。比如在街边,小朋友会看到像铅笔一样的座椅。一些日常生活、本来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摊贩,我们会给他们进行审美提升的培训。例如一些搞编织艺术的艺术家,过去认为是非法摊贩,现在就可以走上我们的街区。

  计程车也可以和艺术合作,传统的、破旧的建筑物也可以跟艺术家合作,都可以变成新的艺术体验。比如台北有座大楼,被市民票选为“最丑建筑物”之一,我们在元宵灯节的时候,用剪纸把它做成“大花灯”。还有一次,一位艺术家把机器人投影到这座楼上,这个机器人会跳舞,它跳舞的时候整个广场的人都一起跟着跳。

  第四个策略是体验经济。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农村,可不可以进行转型升级呢?文创也是一个途径。我们的观光工厂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比如凤梨酥工厂,一到四楼全部变成观光工厂,一楼是体验店,二楼是DIY(自己动手),游客自己做好凤梨酥之后送进烤箱烤。之后,游客继续参观4D声光电的体验馆,了解凤梨酥是怎么做的。参观完下楼后,游客刚刚DIY制作的凤梨酥已经烤熟了,可以吃了。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广鑫造纸厂。造纸是夕阳产业,所以不如把厂房改建成观光工厂。广鑫造纸厂把厂房改成“造纸术博物馆”,里面有对蔡伦的介绍,所有民众都可以在这里体验造纸术。在自然造纸体验教室里,厂家开发了各式各样可以吃的纸,玫瑰花纸可以吃,大葱纸也可以吃,里面几乎什么都可以吃。大家又玩又吃,还买了很多产品。把传统文化用新的形式呈现,所有的体验都是唯一的、新鲜的。(记者 徐蓓)